冰天雪地中身形飘忽的恶灵,二战中的苏联装甲雪橇部队
在二战东线战场上,给作战双方带来更 *** 烦的往往不是敌人的新式武器,而是无比恶劣的天气。俄罗斯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往往会有漫天大雪封锁道路,别说卡车和马车,就连坦克都无法正常在“公路”上行驶。正是因此,德国军队才会经常陷入补给不足的悲惨境地。在当时,将一升坦克用的汽油运往战场要花费十倍的汽油,在下了大雪后,只能用马车或者驴车进行运输,人都很难在地面上行走。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双方都急需要一款工具解决在雪地上行走的问题。德国从芬兰志愿军中挑选了不少士兵加入他们的滑雪营,以保证在战场上能够正常进行机动,而苏联军队也不甘落后,成立了不少滑雪部队,甚至在装甲部队中都编制了不少滑雪作战单位,往往滑雪营的士兵们能够在自己对手最没有戒备的时候出现在战场上,自然能够给对手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毕竟在下雪的时候,只有滑雪部队能保持战斗力,但雪橇可不是好找的,而且滑雪技术需要大量训练,大范围普及是不可能的。
而苏联军队中有这么一款武器几乎让德军绝望。这款武器便是NKL-26型装甲自动雪橇。在冬天时,德军的坦克为了保证能随时启动,必须要让引擎处于热车状态,这使得引擎温度要比四周高上不少,森林里的小动物便十分喜欢在坦克引擎里“做窝”,德军的坦克大多被老鼠啃坏了电线,无法正常使用。在这种时候,只要是装甲车都能够给德军步兵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不过在大雪的情况下,苏联军队的坦克也很难进行机动,双方在装甲部队方面似乎已经被扳平。不过,苏联的装甲雪橇改变了战场的情况。
NKL-26型装甲自动雪橇是由NKL-16型自动雪橇改进而来, NKL-16型自动雪橇源于苏芬战争的经验。芬兰神出鬼没的滑雪部队最令苏军头疼,它们的游击战术使红军疲惫不堪,极大削弱了红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冬季战争的惨痛教训使得苏联意识到了强化红军雪地作战装备的必要性,发展军用雪地载具的目光会放在雪橇上就是顺水推舟了。NKL-16型自动雪橇主要用于在雪地里快速运送兵员,既没有装甲也没有武器,在卫国战争开始之后没有受到重视,很快停产,苏联人迅速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生成NKL-26型装甲自动雪橇。
NKL-26装甲自动雪橇有一个封闭式的胶合板车体,其前端是驾驶位,中部是车长或乘员舱,左侧中部的位置有出入的舱门,后面是一台110马力的M-11G星型活塞发动机,驱动一副直径为2.35米的木制螺旋桨和空气加热器。NKL-26自动雪橇的行走结构是安装于车体两侧的四具独立弹簧悬挂的滑橇,滑橇同样还是搭乘士兵的落脚点。
NKL-26被称为装甲自动雪橇,所以肯定是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NKL-26的车体正面加装了10毫米厚的装甲钢,可以抵御德国MG42 7.92毫米机枪的射击,为了保证车体正面的防护性能,在NKL-16上的挡风玻璃也被替换为装甲观察缝。虽然NKL-26正面可以抵御机枪的射击,但其车体两侧和尾部并没有进行特别的装甲防护,所以整体看来装甲防护水平相当有限。在武器装备方面,就是在车顶加装了一挺可以进行300°旋转的带有护盾的7.62毫米DT机枪,虽然算不上什么重火力,用来对付步兵还是绰绰有余了,且带有一个弹壳收集袋。NKL-26不算重甲装备,甚至连轻甲也算不上。在坦克只能在雪地中缓慢移动的时候,它则可以轻盈地飞奔起来,最快可以达到近70千米的时速,崎岖地形下最快能够达到30多千米的时速。
不过这款装甲雪橇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雪化了之后无法使用,不过他仍是当时更符合苏联需要的作战兵器,德国军队甚至愿意遇到苏联人的T-34坦克也不愿意遇上这么一款装甲雪橇。绝望的德军用自己的步枪射击也没能将其摧毁,而装甲雪橇几乎不会进入德军士兵手榴弹的投掷范围内,在德军大批量装备铁拳便携式反坦克火箭弹之后,这款武器的威胁才变小。
装甲雪橇本身技术含量不高,但他是当时最适合苏联冬天使用的武器了。它甚至被德军士兵称之为“雪中死神”,行进的时候会发出较大的呼啸声,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德国士兵便会十分害怕,其给德军带来的心理阴影一点也不比喀秋莎火箭弹小。不得不说,苏联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真的经常令人眼前一亮,雪橇与重机枪这种搭配在雪地里几乎是无敌的,如果不是因为吨位限制问题,可能苏联设计师还想在上面装备火炮。